1.中国劳动力总供给的实证分析
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,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明显下降趋势,到200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6.01‰。但是,由于人口基数庞大,人口绝对数仍然以每年数百万人的规模增长。同时,由于中国目前尚处于经济起飞阶段,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较低,因此中国的青年劳动力参与率处在较高的水平。据统计,1997-2003年中国青年的劳动力参与率在81%左右。
2.2005-2020年中国青年劳动力供给预测
一国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总数量,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:一是人口规模及其构成决定的劳动力资源;二是劳动力参与率。因此,劳动力供给量可用下式求得:
青年劳动力供给量=青年劳动力资源×劳动力参与率
其中,青年劳动力资源为16-24岁人口数。因此,只要预测出每年16-24岁人口数和劳动力参与率这两个因素,就可求得每年的劳动力供给数量。
表6:2000-2004年中国青年劳动力状况(万人,%)
年份 | 总人口 | 16-24岁人口 所占比重 | 16-24岁人口 | 16-24岁劳动 力参与率 | 16-24岁经济 活动人口 |
2000 | 126743 | 15.90 | 20152 | 73.25 | 16776 |
2001 | 127627 | 16.15 | 20612 | 72.76 | 17058 |
2002 | 128453 | 16.40 | 21066 | 72.24 | 17325 |
2003 | 129227 | 16.65 | 21530 | 71.74 | 17599 |
2004 | 129988 | 16.91 | 21968 | 71.31 | 15665 |
资料来源:《中国统计摘要(2003)》,中国统计出版社,2003。
注:表中数据不包括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字。其中2003年“16-24岁人口”实为15-24岁人口数。
下面利用趋势外推法,根据表12-7所列数据,对2005-2020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状况进行预测。
(1)对人口的预测。对人口的预测数据来自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、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《人口和计划生育常用数据手册2003》。
(2)对16-24岁青年人口的预测。从表6可以看出,16-24岁所占总人口比例由2000年的15.90%增至2004年的16.91%,年均递增0.25个百分点左右。假定2005-2010年间,16-24岁人口所占比例每年递增0.25个百分点。考虑到16-24岁人口所占比例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增幅会下降,因此假定2010-2020年间16-24岁人口所占比例每年递增0.
1个百分点。
根据每年人口数和16-24岁人口所占比例,得到2005-2020年间每年的16-24岁人口数。计算公式为:
其中: 为第n年16-24岁人口数; 为第n年的人口数;为第n年16-24岁人口所占比例;n介于2005和2020年之间。
(3)对经济活动人口的预测。从表12-7可以看出,中国的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从2000年的73.25%下降到2003年的71.74%,每年递减约0.5个百分点。考虑到随着经济的发展,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,青年受教育时间将延长,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,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劳动力参与率呈现下降趋势。因此,假定2005-2020年间,中国劳动力参与率仍按每年0.5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。
根据每年16-24岁人口数和每年的劳动力参与率,求出2005-2020年间的经济活动人口,即青年劳动力供给总量。计算公式为:
其中: 为第n年的经济活动人口数即劳动力供给总量; 为第n年16-24岁人口数; 为第n年的劳动力参与率;n介于2005和2020年之间。
(4)预测结果。预测结果显示,2020年中国人口总规模达到143400万人,其中16-24岁人口将达到128917万人,青年劳动力总供给量为17610万人(见表7)。
表7:2005-2020年中国青年劳动力供给预测(万人,%)
年份 | 总人口 | 16-24岁青年所占比重 | 16-24岁 青年人口 | 16-24岁劳动力参与率 | 16-24岁经济活动人口 |
2005 | 131900 | 17.15 | 22621 | 70.80 | 16016 |
2006 | 132700 | 17.40 | 23090 | 70.30 | 16232 |
2007 | 133500 | 17.65 | 23563 | 69.80 | 16447 |
2008 | 134300 | 17.90 | 24040 | 69.30 | 16660 |
2009 | 135200 | 18.15 | 24538 | 68.80 | 16883 |
2010 | 136100 | 18.40 | 25042 | 68.30 | 17104 |
2011 | 136900 | 18.50 | 25327 | 67.80 | 17171 |
2012 | 137800 | 18.60 | 25631 | 67.30 | 17250 |
2013 | 138700 | 18.70 | 25937 | 66.80 | 17326 |
2014 | 139500 | 18.80 | 26226 | 66.30 | 17388 |
2015 | 140300 | 18.90 | 26517 | 65.80 | 17448 |
2016 | 141100 | 19.00 | 26809 | 65.30 | 17506 |
2017 | 141700 | 19.10 | 27065 | 64.80 | 17538 |
2018 | 142300 | 19.20 | 27322 | 64.30 | 17568 |
2019 | 142900 | 19.30 | 27580 | 63.80 | 17596 |
2020 | 143400 | 19.40 | 27820 | 63.30 | 17610 |
资料来源:总人口数据来自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、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《人口和计划生育常用数据手册2003》,转引自:宋其超《失业与治理》,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,2004年。其他数据经测算得出。
注:该文摘编自徐章辉主编、毕先萍副主编的《青年失业现状与再就业政策评估研究》,由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。
(Via:中国青少年研究网)